探寻运河文化 传承千年宋韵!德清举办这场研讨会干货满满

探寻运河文化 传承千年宋韵!德清举办这场研讨会干货满满

发布日期:2023-08-30来源:新民晚报

近日,新市古镇运河与宋韵文化研讨会在新市举行。诸多专家和业界代表齐聚一堂,为德清保护、传承以及利用好宋韵和运河文化的诸多问号一一“解码”。


活着的江南

“以水兴市、以市兴商”,时至今日,新市的宋韵以及运河记忆依旧绵延悠远。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新市古镇的目标定位被与会专家们一再提及——“江南第一名镇。”

新市,古称“仙潭”,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有别于北方运河古镇,江南运河古镇反映了江南运河水网密布地区人类改造、利用自然并建立聚居地的演变历程,承载着江南独特的文化地域精华,也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典范。”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大运河国际研究中心负责人张环宙认为,新市古镇作为典型的江南运河古镇代表,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乡土建筑和古朴的地方民俗风情,在杭嘉湖平原的古镇集群中独树一帜。

据了解,新市镇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市河埠群及南圣堂、刘王庙戏台题记等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觉海寺、杨元兴酱园等23处。现存传统街巷20余条,近百幢厅堂,代表性古建筑有曹宅、钱宅、尤宅、童厅等。另有12座古桥梁,3座寺庙,明清驳岸1500米,保留较完整的古河埠码头130个;并有蚕花庙会、羊肉黄酒节等民俗盛会。

“从现存的名人故居、石碑以及各类遗址等历史遗存来看,这还是一片未被开垦但非常值得开发的处女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学明指出,新市古镇文化遗存丰富、传统风貌保持较为完好,最大的问题在于珍珠散落。“新市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讲好历史故事,做好研究发掘。”


再造的江南

在很多与会专家看来,文化,只有在生生不息中方能显露出韵味悠长。而新市镇,乃至德清,对宋韵和运河文化的探索由来已久。

今年3月,新市建成悦读悦享·新市运河书局,进一步打造精神共富“书香新市”。一个月后的清明节,围绕“宋韵”与“运河”元素打造的新市蚕花庙会如约而至,通过大巡游、宋韵市集、文旅演艺等系列活动,将传统民俗节庆与现代元素结合。近年来,新市镇立足千年古镇复兴和运河名镇打造,统筹文化底蕴挖掘和小城市培育,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研讨会上,“原汁原味”一词被频频提及。“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必须要有实物载体,我们现在走在新市,更多的是依靠他人的讲解。”陈学明说,文物古迹作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连接点,是非常重要的实物例证,也是传承文脉的重要载体。

作为当天活动的重头戏,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包括仙潭学堂、江南刺绣馆、资华筠舞蹈艺术工作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珍珠文化馆、莫干山酒坊项目在现场进行了发布,探索进一步加深文化和产业的结合。


再造活着的江南

解码宋韵与运河文化的传世与传播之道,“创新”是关键之举。此前,新市镇创新建设诗路文化数字体验馆,以展现德清诗词文化为核心目标,还原了新市古镇繁华风貌的投影动态长卷以及触摸界面上的“仙潭”十景。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王晗表示,新市在融于运河文化带的当下,更应该依托自己良好的生态条件、人才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2010年,新市镇启动第一轮浙江省小城市培育,城乡面貌破茧蝶变;2020年,德清经济开发区成立,工业产业结构实现由传统行业向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的过渡,并于2022年获评2021年度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优秀单位。

产业强镇、环境立镇、文化兴镇。“以研讨会为契机,新市镇将进一步围绕古镇复兴,丰富‘千年小上海 江南百老汇’品牌形象,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旅产业,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繁盛。”新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