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出首部中国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

江苏推出首部中国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

发布日期:2023-03-01来源:

引领文化带建设打造“美丽中轴”






近日,江苏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30个创新案例榜上有名。这批先行探索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举措,以案例形式进一步把江苏实践提炼深化为有效路径。

1月12日起,“中国大运河”全媒体平台特别推出“创新案例”栏目,每周向大家推介一个案例。
本期推文,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推出首部中国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
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仍作为“活态遗产”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朝历代的文献典籍对运河的疏浚、修造、管理以及相关的重要活动进行了记载,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论著。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国家有关部委和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投资千余万元,历经近十年,组织权威专家修纂《中国运河志》,并配套建设“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旨在以出版追寻运河文化轨迹,以修志传承运河历史文脉。

纸质图书+专业数据库
《中国运河志》融合出版工程是在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组织实施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创新出版项目。项目由纸质图书《中国运河志》与专业数据库“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相结合,立体开发、融合发展、多元发布,建设权威、专业、全面、智慧的大运河文化知识基础服务工程。
《中国运河志》融合出版工程得到国家部委、省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受到运河沿线城市的欢迎和好评。子项目《中国运河志》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江苏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奖;子项目“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获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新闻出版)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拓展项目《中国大运河专志》《大运河画传》被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和省重点规划。

填补中国运河通志的空白
2019年9月,9卷11册共1400万字的《中国运河志》出版发布,成为首部中国运河通志,填补了国内运河研究的一项空白。
《中国运河志》依托专家力量,创新性地组织开展运河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汇集100多位专家修纂而成。
历时8年,从田野考察、资料收集,到书稿呈现,再到书籍出版,中国学者用文字修葺了一条沟通古今、纵横南北、奔往未来的“河”。

《中国运河志》共9卷,分别为《总述•大事记》《图志》《河道工程与管理》《通运》《城镇》《社会文化》《人物》《文献》《附编》,采用方志体例、以分类叙事的方式,全面记述中国运河的河道变迁、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漕运通航、沿线重点城镇、社会文化现象、重要历史人物等。
这是首次系统挖掘、收集、整理中国大运河相关典籍文献、历史资料、珍稀舆图,全面理清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文化演进和发展脉络,构建运河通志的研究框架体系,填补了中国运河通志的空白。
插上智慧的翅膀,打造“运河+”
《中国运河志》出版之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大运河文化领域继续深耕,启动“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在纸质图书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运河知识资源,整合图片、新闻资讯、音频、视频数据,引进遗产监测信息等外部数据,致力于建设大运河文化知识基础工程。

《中国运河志》共9卷,分别为《总述•大事记》《图志》《河道工程与管理》《通运》《城镇》《社会文化》《人物》《文献》《附编》,采用方志体例、以分类叙事的方式,全面记述中国运河的河道变迁、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漕运通航、沿线重点城镇、社会文化现象、重要历史人物等。
这是首次系统挖掘、收集、整理中国大运河相关典籍文献、历史资料、珍稀舆图,全面理清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文化演进和发展脉络,构建运河通志的研究框架体系,填补了中国运河通志的空白。
插上智慧的翅膀,打造“运河+”
《中国运河志》出版之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大运河文化领域继续深耕,启动“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在纸质图书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运河知识资源,整合图片、新闻资讯、音频、视频数据,引进遗产监测信息等外部数据,致力于建设大运河文化知识基础工程。

《中国运河志》共9卷,分别为《总述•大事记》《图志》《河道工程与管理》《通运》《城镇》《社会文化》《人物》《文献》《附编》,采用方志体例、以分类叙事的方式,全面记述中国运河的河道变迁、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漕运通航、沿线重点城镇、社会文化现象、重要历史人物等。
这是首次系统挖掘、收集、整理中国大运河相关典籍文献、历史资料、珍稀舆图,全面理清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文化演进和发展脉络,构建运河通志的研究框架体系,填补了中国运河通志的空白。
插上智慧的翅膀,打造“运河+”
《中国运河志》出版之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大运河文化领域继续深耕,启动“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在纸质图书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运河知识资源,整合图片、新闻资讯、音频、视频数据,引进遗产监测信息等外部数据,致力于建设大运河文化知识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