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运河嘉兴史话》背后的故事

走进《大运河嘉兴史话》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2-12-29来源:嘉兴日报

 “《大运河嘉兴史话》这部著作就是因运河而起、为运河而生的,更是希望我们汲取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促进党校事业更加蓬勃兴盛。”昨天上午,谈起秀洲区委党校历史上第一部著作《大运河嘉兴史话》的成功出版,全程参与编写的秀洲区委党校副校长李昌卫表示,该书凝聚了区委党校的心血,是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举。

  据了解,《大运河嘉兴史话》由秀洲区委党校编著,共分为嘉兴运河的历史、流域、文化、风物四个主体部分,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示嘉兴大运河文化的书籍。该书通过“史”和“话”结合的方式,紧扣大运河的“景”“情”“魂”“趣”,运用独特视角、通俗笔法,将大运河的历史渊源、绵长情思和时代脉搏加以梳理记述,既有“史”的严谨,又有“文”的趣味,是一部走近大运河、探寻大运河、读懂大运河的生动读本。

  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本书呢?李昌卫表示,区委党校2017年与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签订教研合作协议,通过建立长期、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理论研究和秀洲经济社会的发展。“2020年初,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提出有一项‘文化发展创新与文化浙江建设研究中心’项目,需要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区委党校自告奋勇,主动承接了这个项目。”李昌卫说。

  那么,要以什么内容为切入点呢?“以运河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文化是嘉兴文化的重要内容,经过多轮头脑风暴,我们确定了以此作为项目研究的切入点。”李昌卫表示,2021年2月,《大运河嘉兴史话》编委会正式成立,并在实际运作中进一步充实力量,由时任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李涛任主任,区委党校杜建新、李昌卫、刘景春任成员,崔泉森、颜伟光等嘉兴文化界知名运河研究专家任顾问,并聘请秀洲区文化界人士韩建忠、沈志荣参与撰稿,原嘉兴市政协副主席马玉华等任专业指导,秀州区委党校全体教师作为编辑。

  “收集、整理和研究运河文化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李昌卫介绍,在编写《大运河嘉兴史话》过程中,编撰人员通过查资料、采风、采访,实地踏勘、收集整理、多次研讨和反复修改,不断推敲,数易其稿,历时近两年终于完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运河沿线兄弟党校的大力支持。内容涵盖大运河沿线一公里范围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故事传说、风土人情,力图以立体多维的视角,用史话的笔法尽可能全面地展现运河文化。

  大运河作为联动秀洲发展的轴线与动脉,是贯穿历史的文化纽带,更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今年9月,秀洲区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以运河综保工程为牵引,把嘉兴运河湾新城打造成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这标志着秀洲城市发展由“摩尔时代”“秀湖时代”迈入“运河湾时代”。而《大运河嘉兴史话》的出版与秀洲区的擘画不谋而合,本月,区委读书会上作为配套会议资料发放。

  “《大运河嘉兴史话》从学术的角度全面展现了嘉兴大运河独有的人文价值,同时收录了嘉兴大运河的相关研究文章,以学术为基底,做到了学术与通俗的有机融合。同时,《大运河嘉兴史话》从现实的角度全面展现了大运河嘉兴段独特的人文魅力,由长虹桥开始,由北往南,沿京杭大运河展开,对嘉兴大运河沿岸的非遗传承、民俗风物、风味美食、地方特产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对嘉兴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展现出秀洲在发挥大运河为代表的水系作为城市旅游廊道、经济廊道、生活廊道、文化廊道、生态廊道的功能,以及围绕大运河遗产保护带开展的综合性治理与保护。”李昌卫说。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需要载体更需要表达。《大运河嘉兴史话》就是大运河嘉兴段文化的集中表达,秀洲区委党校在大力整合资源、广泛收集资料、精心组织编写、认真推敲审定的基础上形成书稿,作为县级党校,秀洲区委党校有此文化表达的担当已然不易,集体攻关出版成书更值得点赞。”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立旭对《大运河嘉兴史话》的出版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