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文脉汇入时代大潮

千年运河文脉汇入时代大潮

发布日期:2022-12-15来源: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帐号、中国文化报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

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挖下邗沟的第一锹土,到隋炀帝贯通南北大运河……近3200公里的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文明基因,为中国的统一与持续发展、中华文明的和谐进步与长期繁荣,以及近代以来的国家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了独特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再次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作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之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如何更好地展现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活化利用唤醒其当代价值,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流淌的河水、忙碌的船舶,千年古河所经之处,不仅伴随着旖旎风光,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形态万千的民风民俗。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谈及大运河遗产保护时曾说,大运河的保护是综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巨系统,保护的目标就是将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完整地、健康地保护好并融入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完善,使其“有尊严地走向未来”。


中办、国办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根据这一思路,今年9月,为期3天的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江苏苏州举办,六大主题展览展示吸引了国内72个城市及20余个国家的900余家单位4000多人参展参会。开幕演出民族管弦乐《大运河》以沿线8省市地方特色音乐为题材,融入黄梅戏、河北梆子、山东民歌、浙江婺剧和江苏民歌等传统音乐元素。开幕活动在虎丘和山塘两个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点位开展,通过展示运河城市的文创产品、特色美食、活态非遗等,让市民游客领略运河城市的文化风貌和烟火气息。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大运河沿线文博场馆建设及其开展的各项展陈活动,充分展现了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元素,吸引人们参与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坐落于江苏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去年对外开放,馆内藏有从春秋时期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让参观者经历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在河北沧州市博物馆,“河北大运河文化展”也令观众充分感受到运河文化的魅力。当地已累计发现了27处运河沉船点,为此,沧州市将专门建设一座古船博物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作为大运河沿线8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也正在建设中。在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由旧工业遗存改建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同样承载着厚重的运河记忆。该馆近10年来承办了杭州市的“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项目”,如今已经为7项技艺挖掘和培养了38名核心传承人和100名新匠人。


数字赋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激发出非遗国潮的市场活力。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2022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杭州(拱墅主场)系列活动在线上线下交互开展,聚合电商和社交平台,探索“平台+数据”“电商+服务”“直播+带货”等多元模式,为非遗传承人和相关机构搭建信息共享、需求互通、促进合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助推大运河非遗资源的全民知晓、社会共享、参与体验。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成果正式发布。“知运河”“探运河”“游运河”三大板块,构建了从历史文化资源到旅游服务的全面布局。依托数字云平台建设,大运河沿线文物、文化、生态、产业等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运河文化产业生态圈初步成型。


让大运河承载的老记忆焕发出时代的新魅力,文艺创作深入人心。大运河山东段包括15处遗产点。依托“运河之都”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山东济宁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计划和振兴计划,拥有以端鼓腔、鲁西南鼓吹乐等为代表的大运河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夏镇八景故事、微山湖歌谣等为代表的大运河市级非遗项目。为弘扬运河文化,山东各地还创作了现代戏《微山湖》、山东梆子新编历史剧《运河老店》《河都老店》、民俗风情剧《我家就在岸上住》、舞剧《忠义水浒》等文艺作品,把运河人家的故事搬上舞台,开展“文旅+演艺”的跨界尝试。


不仅如此,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文旅体验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与体育休闲、文物考古、现代科技、非遗体验等相融合,丰富文化供给,强化文化转化,让游客有了切身的文化体验和实实在在的精神收获。


今年,随着京杭大运河百年来实现全线通水、大运河京冀段全线通航,其功能性被进一步激活,各个运河城市在运河两岸形成了生态景观带、文旅资源带等,深厚的历史文脉和繁华的现代文明融合共生,千年遗产今昔持续书写便民利民、宜业宜居的新篇章。


山东枣庄:台儿庄叫响“诗画运河”品牌


▲ 台儿庄古城


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水流丰富,有“活着的古运河”之称。夜幕降临,渔灯美若星河,不同朝代风貌交叠,不同业态缤纷多彩,宛若一幅当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近年来,台儿庄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内涵,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已建立完备的运河文化资源库。目前,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拥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6项,博物馆、纪念馆4家,各类馆藏文物5000多件(套),先后被列入省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台儿庄区坚持为古城“镶金边”、为文旅“穿金线”的目标,从“大”处着眼,强调全空间大拓展、全产业大融合、全领域大布局;从“小”处着手,将具体举措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街网、每一栋楼宇,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叫响了“诗画运河”品牌。

▲ 在台儿庄古城举办的美食活动

今年开始,作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台儿庄古城实施品质提升计划,不仅全新推出科技感十足的机械动能虎表演、光影实景秀“英雄台儿庄”系列之《烽火家园》精简测试版、台儿庄古城东门《迎宾秀》城墙光影展演等精品演艺活动,还不断加大惠民力度,响应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3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国有景区门票减免优惠的通知》要求,自6月1日起,景区成人门票阶段性执行五折优惠,发放了古城景区夏季惠民消费券,提振了文旅消费信心。

文化体验馆,特产、文创产品销售,让枣庄元素、台儿庄符号在重塑传统文化中精神焕发。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的胡家大院,如今已经活化利用为扎染体验展示场馆,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永续利用和活态传承。扎染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使织物有了全新的生命力。染料主要从自然界花、草、树、木等提取,“善用自然、善待自然”潜移默化地成为体验者的自觉习惯。

台儿庄古城内,船形街鲁班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体验馆游人如织,鲁班锁销售火爆,成为研学旅行的亮点。此外,节日期间台儿庄双龙湖湿地观鸟园免费开放,成为研学游、亲子游、周边游、生态游、自驾游的首选之地。

“学生们争相与他们的偶像科学家——钱学森等‘两弹元勋’、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等的肖像合影。受到追捧的还有‘科圣’墨子、‘百工祖师’鲁班的木雕肖像。”世界名人木雕肖像博物馆馆长谢官文介绍。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台儿庄)非遗展厅是古城传统技艺研学参观点。“每天销售量多的产品包括扎染丝巾、鲁南皮影戏刻件、鲁班锁、剪纸、泥塑等。”古城工作人员介绍。

▲ 山东台儿庄运河上的摇橹船

▲ 台儿庄夜景

台儿庄围绕运河文化、鲁南民俗文化等内容,开展主题丰富的节庆活动,创新开发产品,做活“旅游+”。通过综合提升、发展特色,培育时尚、健康的夜经济等新业态,把文化基因融入生活,加强文化体验,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推出夜游古运河、摇橹船、酒吧等有影响力的夜游产品,打造“火龙钢花”、《血战台儿庄》老电影、爬杆龙等精品夜间演艺节目,举办“着汉服 游古城”沉浸式游园活动等,营造古城暑期艺术氛围,满足了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将深厚的运河文化、大战文化、鲁南民俗文化底蕴与有形的商品相结合,打造“台城有礼”“台城小礼”“梦的礼物”等“带得走”的系列旅游文创产品,对传播和推广古城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定位,台儿庄将运河文化、台儿庄大战文化融入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目前,台儿庄大战旧址修缮保护、台儿庄战史陈列馆消防安防以及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纪念馆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正在谋划实施。

随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出台,台儿庄还将聚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围绕打造台儿庄古运流芳“文慢城”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聚力实施运河文旅融合战略,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打造,把台儿庄运河打造为山东运河文化展示“第一窗口”,全力向着“打造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古城品牌和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江苏苏州:“夜虎丘 梦山塘”,运河上“遇见”美好生活

▲ 江苏虎丘

▲ 虎丘夜景 李琤 摄

“先见虎丘塔,后见姑苏城”,于苏州而言,虎丘塔不仅是一处景观,还是城市人文地标。作为“运河十景”之一,虎丘塔是大运河进入苏州段的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间,见证了运河苏州段的千年变迁史。

为了活化、利用、转化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苏州段沿岸的遗产,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帮助传统景区有效延长生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自2020年开始,虎丘景区着手启动研究开展夜游的可行性,积极寻求合作方式与内容的创新,围绕虎丘特色文化资源“一塔(虎丘塔)、一轴(上山路)、一核(千人石)”,集合现代数字科技运用,全力打造虎丘夜游项目,让“老树发新芽”。同时,虎丘景区与山塘景区联动,打通虎丘和山塘夜游风光带,让游客可欣赏沿途“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迷人夜景,领略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民俗风情。

2022年8月9日,全新推出的“虎丘奇妙夜 寻梦山塘街”沉浸式夜游项目,以“文化+艺术+科技”的手段,将虚拟影像、真实人物、自然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让观众跟随才子唐伯虎的脚步,探寻虎丘的名剑传说,身临其境感受姑苏运河畔的人文底蕴。

夜幕降临,虎丘山上流光溢彩,诗意盎然。在憨憨泉前大喊一声,千年泉水涌动喷发;在枕石上掷一枚石头,做一回唐伯虎枕石美梦;手握试剑石中的宝剑,亲身体验干将铸剑的传奇经历……夜游项目以虎丘人文历史为脉络,借助投影、灯光、300架无人机表演、3DMapping塔影秀,将艺术与科技融合,以灯光为笔、天空为布,点亮千年虎丘。漫步其中,光影再现的“千年虎丘传奇”让游客穿越千年云烟,感受古韵虎丘的盛世繁华。自南门出虎丘,于头山门码头登船,舟行于世界文化遗产——山塘河上,两岸流光溢彩、人文荟萃,邂逅一段水韵江南梦。

作为全新的夜游项目,“虎丘奇妙夜 寻梦山塘街”深入打造虎丘景区新名片,塑造“有文化、有故事、有特色、有记忆”的苏州夜游新品牌。作为苏州经典旅游品牌,虎丘景区因为“夜游”新元素的加入,唤起了苏州人再游虎丘的热情,展现出新时代传统景区的活力。

不仅如此,苏州山塘街136号老宅打造“江南织造府”,再现传统织造工艺;雕花楼实施文化提升工程为“姑苏城外第一宅”增添新风采;叶天士故居启动保护性修缮和数字化“重建”项目……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正在焕发新活力,推动传统景区增加人气、提振经济,在时代的浪潮中破局突围。

大运河是一条承载着密集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是水韵江南的人文写照。对于如何擦亮这张文化名片,苏州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即通过打造生活化的文旅融合场景,既能让大运河沿线城市居民参与体验,也能与异国他乡的外来游客一起分享,构筑起主客共享的运河美好生活新空间。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苏州坚持文化为魂,高标准推进“运河十景”建设。在苏州,枫桥夜泊、平江古巷、水陆盘门、石湖五堤等“运河十景”串珠成链、贯通古今,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应“运”而生。比如,枫桥夜泊做好“水上”“岸上”游线,打造“船上民宿”,还原《枫桥夜泊》诗境,打造沉浸式文化夜游体验;平望·四河汇集重点推出“京杭大集”“运河·时间里”和“春风柳岸”等项目,打造江南运河文化特色小镇,让人们在亲近运河中“遇见”美好生活。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通过把古城保护、文旅融合、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有机融为一体,深入挖掘和创新展示大运河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立体呈现生机勃勃、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魅力,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

河北沧州:大运河畔杂技火 遗产活化机遇多

▲ 运河边的千人杂技秀 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今年9月1日,京杭大运河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6公里,游客泛舟水上,不仅可以观览运河两岸无限风光,还能感受运河2000多年来孕育的生生不息的文化。

截至目前,沧州市已对沿线176处文化遗产、375个非遗项目建立保护名录;对泊头胜利桥沉船、泊头冯家口宋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完成青县马厂炮台、泊头清真寺等文物的保护修缮;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主体封顶,将成为大运河沿线省市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在运河沿岸,被誉为“天下杂技第一乡”的沧州市吴桥县,近年来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推动吴桥杂技文化与运河文化相融合、焕发新时代光彩,不仅得以活化、传承、保护,发展得更是红红火火。

吴桥杂技起源于春秋时期,元代大运河取直,贯穿吴桥全境,让更多吴桥艺人北上南下,走出家门。

吴桥杂技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至今很多杂技节目都保留着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游戏的影子,如“水流星”“中幡”“顶杆”“大跳板”等,都带着吴桥杂技与大运河自然环境交融的生动印记。至清末民初,吴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杂技精英,他们通过海陆交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世界现代马戏之父”孙福有、享誉欧美的“北京皇家班”创始人孙凤山、精通六国语言的史德俊、号称“东方卓别林”的赵凤歧等杂技表演艺术大家,带动了吴桥杂技与世界杂技的交流。

传承杂技文脉、促进文旅融合、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是历史赋予吴桥人的使命和责任。1993年投资2亿元的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也是吴桥杂技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园区内“江湖八大怪”“鬼手居”“吹破天剧场”“杂技小院”等主题表演区域,作为民俗旅游品牌,备受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园区内常年活跃着杂技类非遗项目41项,拥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36名。

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包装“江湖IP”文化生态品牌,创新演艺形式,推出了《江湖》《时代》《运河·印象》等一批杂技、魔术情景剧,进一步展示了吴桥杂技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时代魅力。

同时,吴桥杂技教育全面发展。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吴桥职教中心、铭扬杂技学校3所学校先后为国内外杂技团输送毕业生6000多名,助推吴桥成为世界杂技人才培养的基地。其中,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自2002年以来先后为2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9批637名杂技留学生,为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民族文化传播和文化外交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杂技进校园”全覆盖。2017年起,吴桥启动了“杂技进校园”工程,通过编写杂技教材、选聘专业杂技教练、落实校本课程、组织展演比赛、建立特色班级等方式,组织全县127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万名学生参与其中,并于每年“六一”期间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展示“杂技进校园”活动成果。

杂技产业赋能后劲十足。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近20亿元建成云瑧金陵杂技酒店、运河人家美食街、运河公园、五季公园、江湖大剧院、球幕影院等项目。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环球杂技城、海洋极地世界、红牡丹杂技研学基地、杂技学校二期扩建、吴桥中国杂技博物馆、杂技山水田园综合体二期六大文旅项目,为杂技文化展示、展演和传承提供更具活力的平台和载体。

杂技惠民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组织了200余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大型杂技类文化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文化盛宴。为克服疫情影响,线上发布推送“杂技惠民文艺演出”200余期,发放文化惠民券2万余张、惠民卡600张,让吴桥老百姓免费游览杂技大世界景区。

从沧州吴桥的发展实践可看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文化价值高,做好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将给沿线城市及其文旅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