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秋韵寻访运河文化,杭湖联动共话遗产保护

借秋韵寻访运河文化,杭湖联动共话遗产保护

发布日期:2022-11-09来源:浙江在线

“南浔美景江南秀,烟柳溪桥画里舟。”南浔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历史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大运河穿境而过,造就了南浔古镇“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风貌。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地“江南运河南浔段”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持续焕发着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魅力。

  10月28日,杭州市依托党建联建工作机制组织各相关市直部门和运河沿线城区,来到湖州南浔古镇进行观摩考察,感受悠久的运河遗产文化,交流探讨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要素的保护管理经验和措施。

  寻访古迹 学习保护运河文化根脉

  踩着青石路,沿着鹧鸪溪,走到南浔古镇西南角,便到了嘉业藏书楼,这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富的私家藏书楼。

  嘉业堂最近一次修缮是在2019年,翻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尽可能留住藏书楼最真实的样貌,延续江南水乡的文化之根。从嘉业堂出来往东,就到了小莲庄。多年来,南浔古镇先后多次对小莲庄进行保护性修缮,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风格特点,坚持采用原工艺技术修缮,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构建和材料。

  随后,大家乘坐上古镇的乌篷船,沿着运河,看着两岸的熙熙攘攘,感受浓浓的水乡气息。运河边,家家户户都有码头,河就是路,路就是河,两边的石墙上一个个用来固定船只的铁环仿佛还在诉说着大运河曾经的繁华。

  南浔古镇因运河而起,也因运河而兴。为大力保护运河文化根脉,南浔在文物修缮、文化遗产监测、文物建筑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尝试,并成立了研究南浔历史文化的专门机构,深入研究南浔古镇与大运河的关系。举办运河诗会、绘制诗路地图、着力挖掘运河文化内涵……造就古镇江南诗意的不仅是湖光和山水,更是代代人的情怀与坚守。

  包括大运河南浔段在内,大运河浙江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5段河道。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以及国土空间管控的统筹协调,彰显浙江大运河独特魅力和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示范担当,2021年1月1日,《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共建共享 深入挖掘运河精神与价值

  “大运河作为大型线性且活态的遗产,除了文物部门之外,还涉及到发改、建设、交通航运、生态环境、林水、城管等部门和沿线各相关城区,所以除了文物部门做好本身工作之外,还需要联动各个城区,各个部门。”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书记、主任房友强对建立党建联建机制的意义做了阐释,“建立这个机制,是想要通过党建的引领,来协同保护起大运河这个文化遗产的责任。”

  在此次观摩学习中,考察组一行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努力拓宽视野,深入理解运河精神与价值,通过共建共享、交流学习,全面提升了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维度。

  本次活动特邀国家“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专家组”成员张书恒老师就 “大运河浙江段遗产价值与保护利用传承案例解析”进行了专题分享。张书恒老师从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依据与原则入手,用丰富详实的保护管理案例,全面地分析了大运河浙江省段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风险,透彻地解析了“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之于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她指出,中国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文物遗产工作者重任在肩,我们现在所有的工作就是要维护这些价值不流失。

  大运河的成功申遗,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给运河沿线城市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意味着更严的保护要求、更高的传承利用水平,必须充分认请肩上的使命、脚下的道路和远方的目标,让世世代代能够充分享有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悉,杭州市将继续遵循保护共建、流域共治、文化共创三大目标,着力推进部门联动、区块互动,积极践行凝聚共识、共建共享,奋力将杭州运河打造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休闲旅游首推区,把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最美段。

  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书记、主任房友强表示:“接下来,杭州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在国际宪章、国家法规、省市条例等的框架内,根据杭州段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操作层面的规范、导则、指南等,对大运河开展保护工作。遵循‘只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内涵价值进一步研究和阐释,希望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