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个“运河古都”如何避免千篇一律?专家给出这些中肯建议

35个“运河古都”如何避免千篇一律?专家给出这些中肯建议

发布日期:2019-05-09来源:齐鲁网扬州

大运河城市不应该千城一面

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开幕







5月5日上午,在首届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率先拉开本次活动论坛版块的序幕。论坛以“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与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务实行动,为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为提高大运河显示度知名度注入强劲力量。

如何把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新的文旅目的地?如何让不同城市找准自身特色?在论坛上,几位专家从产业、商业、文化等角度提供了中肯的建议。


35个沿线城市 35个运河古都 特色在哪?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指出,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内涵发掘不足,品牌形象不清,产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范周在现场风趣地谈到在他沿着运河一路考察时,标签为“运河之都”的城市有4个,“运河故里”有6个,但是在实际的文旅项目上,以“运河”为主题的部分文化旅游项目显得简单粗放,实质内容与运河关联度较低,对运河文化、运河非遗的展示与传播效果也不佳。35个运河沿线城市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还未形成各自独一无二的运河文化符号。

他建议各省市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制定保护开发利用计划,提炼大运河特色文化IP,构建文化观光类,科普科研类,运动休闲类,节事会展类等类型多样,体验性强的运河文旅产品体系。在促进产业融合、做大产业载体、融入运河旅游网等方面下足功夫,将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优势。

让青年声音传承千年故事

此外,范周还指出,青年人是社会蓬勃向上的中坚力量。要瞄准青年文化消费群体,善用现代科技。推动大运河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等高新科技深度融合,让青年声音传承千年故事。加大运河文创产品原创支持力度,兼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将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多样化、个性化的系列文创产品。

从景观式旅游到体验式旅游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进一步打造运河文化带,需要加快建设文化体验中心,融合当代文化与科技,探索新商业模式。“对于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原创性、体验的多元化,越来越重要。我们原来的旅游是景观式的旅游,现在做的是体验性旅游,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从业者而言,谁能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创新的价值,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