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苏州段,何以成就“最精彩一段”

大运河苏州段,何以成就“最精彩一段”

发布日期:2018-09-05来源:江苏网

千年运河,苏州典藏了江南经典

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苏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运河沿线30个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呈现出大运河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

■“申遗只是过程,保护和发展才是目的。”应当看到,目前苏州段的运河文化展现尚显不足,还不够充分,各历史遗存之间也还缺乏有效串联,需要我们拿出进一步的升级措施。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从城乡发展或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以及保护建设,都是沿线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于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经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中国不同地理环境的区域联系,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水网,这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

除人们熟知的北京、扬州、杭州等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外,其中的中心城市苏州,亦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大运河的兴起和衰退给这座古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大运河项目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运河保护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也为苏州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近期,苏州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确表示,要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担负“苏州责任”,打造“苏州样板”,夯实“苏州基石”,将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一条滨水风情人文带、旅游休闲观光带、防洪排涝安全带、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带,把苏州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

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价值很可观

     打开地图,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北起苏锡两市交界的新安沙墩港,向东南方向至石湖北,转向东行至苏州城东宝带桥后折向南行至太浦河,先后流经相城、高新、姑苏、吴中、吴江5区,总长度约80公里。沟通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环城河和古纤道,是苏州河道活水的重要来源。同时,苏州也是运河沿线30个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呈现出大运河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

在历史变迁上,据史料记载,大运河苏州段水道最早开挖于春秋时期,是江南运河的雏形。尤其难得的是,大运河苏州段通过作为运河主航道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护城河以及盘门、阊门等水门,至今一直与苏州内城水系连为一体。于是,苏州古城水网成了古代大运河的水系之一,而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了大运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城苏州,就此成了大运河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堪称古代筑城与水利技术融合的杰出典范。

     在文化脉络上,大运河苏州段沿岸文化繁荣,可概括为桥文化、米市文化、驿站文化、宗教文化和军事文化,典型的文化遗迹有亭子桥、彩云桥、枫桥米市、横塘驿站、寒山寺和铁岭关等。

     在经济影响上,苏州因运河而盛,明清时工商业空前繁荣。据《吴县志》记载:“金阊一带,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近代以来,苏州段运河仍是苏州地区水运交通的主要通道,运河两岸培育了苏州的许多新兴工业区。苏州“一园三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吴中开发区和吴江开发区)均依托运河而生。运河的发展为苏州各开发区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也为苏州城乡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保障。

    在生态价值上,京杭大运河是“一个独特的、有着广泛影响的半自然的生态系统”。运河廊道通过长期跨越陆地-水体-城镇-农田复合系统的能量、物质、信息的流动和循环,形成了自身的生态调节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东部连接南北的重要景观廊道和流域生态网络。

    通过梳理历史变迁、文化遗迹和经济价值,综合来看,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价值归纳为5大方面:苏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发祥地之一,为南北大运河的开挖和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大运河苏州段工程浩大、技术复杂,见证了我国古代先进水利工程的杰出成就;大运河苏州段是古代漕运的重要源头,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运河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孕育了特有的运河文明;大运河苏州段是苏州城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沿岸江南田园风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直面保护建设工作的一些现实挑战

   通过调研考察,我们同时也发现,大运河苏州段目前的建设情况较为复杂。从河道两侧用地看,大运河苏州段跨越苏州多个行政区,各类用地相对混杂,以居住、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景观风貌较差,滨水绿地不连贯,沿河驳岸景观衔接较弱,难以发挥整体景观效应。

在道路交通方面,两侧道路多为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穿插,城市次路及支路相对较少,道路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滨水地区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景观绿化方面,大运河苏州段滨河绿化以防护性树种为主,缺乏整体景观设计,景观层次相对单调,难以凸显运河历史价值。沿河驳岸为满足航运功能,基本以直立石砌驳岸为主,缺乏生态性自然驳岸,驳岸类型有待进一步丰富。

   在历史遗存方面,沿岸有多处历史遗存,尽管分布于大运河苏州段两侧,但由于缺乏整体设计,历史遗存之间缺乏有效串联,难以发挥整体价值。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京杭运河许多河段还面临水生态和环境恶化的局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管苏州段沿线河道经过多次整治,但由于缺乏全域整体设计,各规划难以有效落实,加上实施了许多非生态或生态不友好的工程项目,使河道整体水环境提升不容乐观。加强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近年来,大运河苏州段持续加大的沿线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保护管理,并从展示、宣传、教育,利用、管理和规划控制等不同层面提出整体保护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编制《运河文化遗产展示规划》《运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运河物质景观环境规划》《运河滨水环境保护规划》等多项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加强对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但也要看到,目前苏州段的运河文化展现尚显不足,还不够充分,各历史遗存之间也还缺乏有效串联,需要我们拿出进一步的升级措施。

大运河苏州段发展趋势

     大运河,不仅是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更是展示传统文化与生态景观的窗口。“申遗只是过程,保护和发展才是目的”,大运河苏州段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性,决定了其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何将大运河苏州段的堤防加固、环境保护、景观建设、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既满足水利工程功能需求,又充分保护和展现沿线文物遗产,还能实现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是大运河苏州段与苏州古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大运河保护开发工作与运河沿线城镇地区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而需要通盘考虑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面协调利益相关主体,并从整体上构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及生态系统修复的规划体系及保障机制,编制和出台一系列能够全面协调和长期指导大运河保护与发展的制度体系,谋求遗产保护与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关系,构建友好型社会环境,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有特色文旅产业的京杭大运河生态经济带。